
《岳阳楼记》说课稿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,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、提高教学质量。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岳阳楼记》说课稿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岳阳楼记》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:
大家好!
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《岳阳楼记》,对本课我安排了三课时。今天,我着重讲讲第三课时,引导学生赏析《岳阳楼记》在表达方式、语言、剪裁方面的特色。
一、说大纲
《初中语文教学指导纲要》对初中二年级的文言文的教学作了明确规定:顺畅的朗读文言文课文,熟读或背诵课本中规定的文言石文。”多读多背一定量的文言文,并学一点赏析文言散文的方法。
二、说教材:
《岳阳楼》是入选《古文观止》的古代名篇。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,文学家、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、。此次被选编到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,与《桃花源记》、《醉翁亭记》、《湖心亭看雪》等几篇以“记”为特色的优秀散文放在一起。虽然冠名为“记”实际上并不是一片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,而是一篇借题发挥,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'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'的旷达胸襟和'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'的政治抱负,并以此规箴友人。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,表达方式灵活运用,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,爱不释手、总之,这是一篇融景美、情美、语言美、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,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
三、说教学目标
在反复朗读理解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,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。
四、说教学
重点难点:
1、引导诵读,赏析本文语言特色
2、结合课文结构,赏析课文在剪裁方面的特色
3、赏析本文融叙事、描写、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方式
教学工具:课件和多媒体电教平台(电脑、录像机、电视机)
五、说教法
1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: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,实现教学最优化。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,其文意境博大深远,极富感染力,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,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。
2、点拨法:利用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,进行朗读技法点拨,引导学生诵读,在朗读中体会本文极具音乐美的特点。
3讨论式:结合课文结构,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课文在剪裁方面的特色,并结合背景介绍,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。
六、说学法:
诵读、自主互动,探究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,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,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。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,即“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深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和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思想启迪,享受审美乐趣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、体验和理解”。因此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,创设学习情境,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,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,形成良好的素养。
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,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。这篇文章较浅易。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、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。
七、说教学实施过程:
(一)在诵读中品析语言美:
1、导入: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,简评名句精当、优美的语言艺术。(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: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;江西南昌的滕王阁:王勃《滕王阁序》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;湖北武昌的黄鹤楼:崔灏《黄鹤楼》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)
2、诵读指导:
①诵读指导一:语调。语调的高低与语句的感情色彩紧密相关。一般说来较高的语调表达的是轻松欢悦、激愤热烈的感情,较低的语调则适宜表达沉重忧伤、低回婉约的感情。
②诵读训练一:感受课文3、4两段的感情基调,加以诵读。体会语调高低的变化对诵读效果的影响。
③诵读指导二:重音。重音的安排以语意的主次为依托。即,作者着意突出的内容就要加上重音,从而使诵读抑扬顿挫,在变化中表现作者的感情起伏和思想脉络。
④诵读训练二:默读课文第2段,加上重音(“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。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前人之述备矣。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”),进行诵读练习。
⑤诵读指导三:节奏。节奏即停顿,其原则首先是不破读,其次就是停顿的缓急。停顿的缓急以句子的.语法结构为本。
⑥诵读训练三:划分第5段重点语句的节奏(予/尝求/古仁人之心,或/异/二者之为。……居/庙堂之高,则/忧其民;处/江湖之远,则/忧其君。是/进亦忧,退亦忧……其/必曰/“先/天下之忧/而忧,后/天下之乐/而乐”乎。噫,微/斯人,吾/谁与归!),加以诵读。
3、自主诵读第1段。给第1段文字加上重音,划分节奏,并在小组内练习交流,教师点拨指导。
4、诵读比赛。请若干学生以段落为单位自选3、4、5段进行诵读比赛,师生共同点评交流。
5、全体学生诵读全文。
6、学生反复诵读,体会,然后教师发问: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?
、学生诵读课文,体会: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形式,如有很多四字句,有一些对偶、排比、错综手法,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。要注意,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。其次,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,如“衔远山,吞长江”的“衔”和“吞”把客观事物写活了,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。又如“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”的“观”字用得准确,因为“观”是集中目力看,用“望”,用“视”,用“看”,都不合适。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,值得仔细体会。 本文有两种对偶句,一种是两句相对,如“北通巫峡”对“南极潇湘”;一种是本句自对,如“迁客”对“骚人”。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,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。
两句相对。
衔远山——吞长江北通巫峡——南极潇湘
日星隐曜——山岳潜形沙鸥翔集——锦鳞游泳
长烟一空——皓月千里浮光跃金——静影沉璧
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——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
先天下之忧而忧——后天下之乐而乐
本句自对:
政通——人和朝晖——夕阴
迁客——骚人樯倾——楫摧
虎啸——猿啼去国——怀乡
忧谗——畏讥春和——景明
心旷——神怡岸芷——汀兰资料链接 ……此处隐藏30174个字……先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资料:可同桌之间交流,也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。
学生交流后,多媒体呈现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和写作背景。
设计意图:培养学生收集、整合资料的能力。对作家生平的介绍、写作背景的了解,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。
(三)整体感知,走进课文
1.朗读课文,初步把握从以下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: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,扫除阅读的文字障碍;然后听磁带中的录音朗读,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;最后在教师指导“读准字音,吐字清晰,声音洪亮;读出节奏,停顿的方法正确;读出语气,读出情感”之后全班齐读。
设计意图: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,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。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,也是基本任务。要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。
2.自读课文,疏通文义
形式:四人小组合作学习,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,小组内质疑,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,再交由班内讨论。
教师指导:
a.用“猜”“看”“查”的手段理解词义。
猜: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,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,猜测关键词的含义。
看:利用好课文下面的.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。
查:查字典,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,词语的积累越多,猜测正确率就越高,词典就会翻得越少。
b.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。(多媒体呈现卡片)
设计意图: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,而不是由老师灌输。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好习惯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,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。新课标提出“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,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,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”。
3.课堂检测,巩固基础
重在词义句义。
多媒体出示: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加点的词: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巴陵胜状 墙倾楫摧 翔集 锦鳞 岸芷汀兰 尝求 或异二者之为。
翻译的句子:
①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。
②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。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
③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④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
⑥微斯人,吾谁与归?
设计意图:新课标指出:“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,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。”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,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。另外,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
(四)研读课文,分析品味
1.岳阳楼的美景“前人之述备矣”,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入手刻画描绘,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?
教师指导:美读课文三四两段。先找出原文读一读,再探究思考。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。
设计意图: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。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,一暗一明,一悲一喜,情景交融,对比强烈,人生境界由此而出。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,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,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。
2.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,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,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——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情怀。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?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。
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。
设计意图:通过对内容的分析,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旷达胸襟,理解其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崇高的理想追求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。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、卒章显志的写法,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,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。
(五)探究作品,联系实际
教师创设情境,延伸迁移:同学们,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?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?学了本文之后,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?请你以“……时,我想对自己说”写一段话,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。
设计意图: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,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,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,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。
(六)课堂小结
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,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。
1.正确读原文:读出节奏,停顿正确。
2.会读文章:读出语气,读出感情。
3.读相关材料:读作者介绍,读写作背景,读文史常识。
4.疏通文义:猜看查。
5.理解文意:结合背景,原文中找依据。
(七)课外作业
1.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,景中有情,情景交融,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。
2.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,并与本文比较,从内容、结构、情感等角度对比阅读。
设计意图: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,故设计第一题作业。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,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。
六、说板书设计
板书既要简洁明了,便于学生识记;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,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,我特设计了以下板书。
以上是我就《岳阳楼记》从六个方面的说课,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,谢谢!
案例分析:
该说课稿不仅充分体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环节,也较好地体现了课前说课/评比性说课的特点:结构完整、理论阐述清晰、教材分析透彻,教学法适用,教学双边活动安排清楚有逻辑性,言简意赅等。
在说教材部分,对课题所在教材版本、单元、课时作了简要介绍,使听众对教材有了基本了解。接着对课题的内涵、文章结构、主旨思想作了精要分析,揭示了这篇文章的魂,为后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。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规范科学,一是没有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达知识、技能、情感态度应达到的程度,依然采用心理动词来描述水平要求,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尚无行为动词的规定。二是没有呈现达成相应水平的行为条件,例如怎样让学生“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”呢?说课稿没有说明,这对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带来了困难。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教学内容、教学目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,表述规范科学。
接下来,说课人对学情、教法、学法都作了简要而到位的分析,既让听众明白了自己的教学意图,又与教学程序的详细阐述分工清楚、结合紧密,这也为能按时完成说课提供了保证。
本说课稿的精彩部分是“说教学过程”(说教学程序),说课教师以“教学过程设计——设计意图”为线索,清晰地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、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渗透、教学双边活动以及三者的紧密结合,这种教学程序的呈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。此外板书设计也非常合理,很好地揭示了这节课的教学主线,便于学生理解课文,与教学目标结合也很紧密。